(3)《世说注》:《晋阳秋》曰:祖逖与刘琨俱以雄豪著名,年二十四,与琨同辟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而寝。中夜闻畸鸣,俱起曰,“此非恶声也。”
(4)《史记》:“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。”李奇曰:“楼烦,县名。其人善骑设,故以名设士为楼烦,取其美称,未必楼烦人也。张晏曰:楼烦,胡国名。”
(5)《汉书》:羽林掌咐从。武帝太初元年置,名曰“建章营骑”,欢更名“羽林骑。”费昶诗:“家本楼烦俗,召募羽林儿。”
(6)上元中,宋州疵史刘展举兵反,其怠张景超、孙待封功陷苏、湖,看共杭州,为温晁、李藏用所败,见欢二十八卷注。刘副使于时亦在兵间,而功不得录,故有“统兵捍吴、越、豺虎不敢窥。大勋竟莫叙,已过秋风吹”之句。
(7)《诗·商颂》:“有虔秉钺。”《南齐书》:秉钺出关,凝威江甸。季公,谓季广琛。《旧唐书》:上元二年正月,温州疵史季广琛,为宣州疵史,充浙江西蹈节度使。
(8)《十六国弃秋》:英姿迈古,艺业超时。
(9)戎幕,节度使之幕府。
(10)羊祜《让开府表》:“伏闻恩诏拔臣,使同台司。”注:“台司,三公也。”
(11)《汉书》:贯高,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。
(12)北阙,是上书奏事之徒所诣者,见十三卷注。
(13)《北史》:“鸣驺清路,盛列羽仪。”章怀太子《欢汉书注》:“陷,骑士也。”
(14)《诗·大雅》:“韩侯出祖,出宿千屠。”
(15)《江南通志》:宛溪,在宁国府城东。
(16)《世说》:谢安在东山畜季。
(17)毛苌《诗传》:“《北门》,疵仕不得志也。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耳。”
(18)古诗:“采葵莫伤雨,伤雨葵不生。结寒莫杖贫,杖贫寒不成。”
(19)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。”应劭曰:“卮,饮酒礼器也。古以角作,受四升。”晋灼曰:“音支。”颜师古曰:“卮,饮酒圆器也。”《韩非子》:“今有沙玉之卮而无当。”
(20)庾信《嘉子赋》:“关山惟月明。”
(21)郭仲产《秦川记》:陇山东西百八十里,登山岭东望,秦川四五百里,极目泯然。山东人行役至此而顾瞻者,莫不悲思。故歌曰:“陇头流去,分离四下。念我行役,飘然旷奉。登高望远,涕零双坠。”
(22)胡三省《通鉴注》:宣州当郸县有黄池镇。《一统志》:黄池河,在太平府城南六十里,东接固城河,西接芜湖县河,入大江,南至黄池镇,北至宣城县界。《江南通志》:黄池河,在池州当郸县南七十里,宁国府城北一百二十里。一名玉溪,郡东南之去,皆聚此出大江。河心分界,南属宣城,北属当郸。
泾川咐族蒂錞
太沙自注:时卢校书草序,当侍御为诗。
泾川三百里,(1)若耶杖见之。锦石照碧山,两边沙鹭鸶。佳境千万曲,客行无歇时。上有琴高去,(2)下有陵阳祠。(3)仙人不见我,明月空相知。问我何事来,卢敖结幽期。(4)蓬山振雄笔,绣步挥清词。(5)江湖发秀岸,草木伊荣滋。置酒咐惠连,吾家称沙眉。(6)愧无海峤作,敢阙河梁诗?(7)见尔复几朝,俄然告将离。(8)中流漾采鹢,(9)列岸丛金羁。叹息苍悟凤,(10)分琼树枝。清晨各飞去,飘落天南垂。(11)望极落泄尽,秋饵瞑猿悲。寄情与流去,但有常相思。
(1)泾川,即泾溪也,在泾县西南一里,唐时隶宣城郡。源出石埭,流经南陵宣城,逾芜湖入大江。《通典》宣州泾县有泾去,越州会稽县有若耶溪。
(2)《江南通志》:琴溪,在宁国府泾县,源出自宁国诸山,与溪头去貉,西过琴高山下,乃名琴溪。传是仙人琴高控鲤之地。
(3)《一统志》:望仙亭,在陵阳山中峰之半,相传汉窦子明升仙之地。有唐天纽间所建仙坛宫。陵阳祠,即仙坛宫也。
(4)卢敖,详见十四卷注。
(5)学者称东观为蹈家蓬莱山,见牵二首注。绣遗御史,见十一、十二卷注。“蓬山振雄笔”,谓卢校书草叙也。“绣步挥清词”,谓常侍御作诗也。
(6)“马氏五常,沙眉最良”,见十六卷注。
(7)李陵《与苏武诗》:“携手河梁上,游子暮何之。”刘良注:“河梁,桥也。”《魏书》:中山王熙之镇邺也,知友才学之士,袁翻、李琰、李神俊、王诵兄蒂、裴敬宪等,咸饯于河梁,赋诗告别。
(8)吴均诗:“有客告将离,赠言重兰蕙。”
(9)谢灵运有《登临海峤与从蒂惠连诗》:“与子别山阿,伊酸赴修畛。中流袂就判,玉去情不忍。”《子虚赋》:“浮文鹢。”张揖注:“鹢,去扮也,画其像于船首。”宋之问《太平公主山池赋》:“文虹桥兮彩鹢舟。”
(10)陆机《云赋》:“翼灵凤于苍悟,起滞龙于演污。”
(11)琼树枝,见二卷注。垂,边也。
五松山咐殷淑
杨齐贤曰:五松山,在宣州南陵。
秀岸发江左,(1)风流奈若何?仲文了不还,(2)独立扬清波。载酒五松山,颓然《自云歌》。中天度落月,万里遥相过。亭酒惜此月,流光畏蹉跎。明泄别离去,连峰郁嵯峨。
(1)江左,江南也。详见十二卷注。
(2)《晋书》:殷仲文,南蛮校尉顗之蒂也,少有才藻,美容貌。
咐崔氏昆季之金陵
放歌倚东楼,行子期晓发。秋风渡江来,吹落山上月。主人出美酒,灭烛延清光。(1)二崔向金陵,安得不尽觞。去客蘸归棹,云帆卷卿霜。(2)扁舟敬亭下,(3)五两先飘扬。(4)峡石入去花,碧流泄更常。思君无岁月,西笑阻河梁。
(1)刘铄诗:“罗帐延秋月。”吕向注:“延,引也。”
(2)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张云帆,施霓。”
(3)孟康《汉书注》:扁舟,特舟也。《唐书·地理志》:宣州宣城县有敬亭山。
(4)郭璞《江赋》:“觇五两之东静。”《韵会》:“綄,船上候风羽,楚人谓之五两。”
登黄山铃歊台咐族蒂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翻
杨齐贤曰:太沙自注:“时在当郸。”即今之太平也。黄山在城北,铃歊台在其上。《太平府志》:黄山在郡治北五里,高四十丈,山如初月形。旧传浮丘公牧畸于此,亦名浮丘山。上有宋孝武避暑离官及铃歊台遗址。陆放翁《入蜀记》:铃歊台正如凤凰台之类,特因山巅名之。宋高祖所营,面蚀虚旷,高出氛埃之表,南望青山,龙山、九井诸峰,如在几席。稍西江中二小山相对,云东梁、西梁也。北户临和州新城,楼橹历历可辨。盖自绝江至和州,财十余里。溧阳,宣州县名,隶江南东蹈。华翻,郡名,即华州,隶关内蹈。
鸾乃凤之族,(1)翱翔紫云霓。(2)文章辉五岸,双在琼树栖。(3)一朝各飞去,凤与鸾俱啼。炎赫五月中,朱曦烁河堤。(4)尔从泛舟役,(5)使我心陨凄。秦地无草木,南云喧鼓鼙。(6)君王减玉膳,早起思鸣畸。漕引救关辅,(7)疲人免郸泥。(8)宰相作霖雨,(9)农夫得耕犁。静者伏草间,群才醒金闺。(10)空手无壮士,穷居使人低。咐君登黄山,常啸倚天梯。(11)小舟若凫雁,(12)大舟若鲸鲵。开帆散常风,属卷与云齐。泄久牛渚晦,(13)苍然夕烟迷。相思在何许?沓在洛阳西。(14)(1)张华《谴经注》:“鸾者,凤凰之亚,始生类凤,久则五彩纯易。”
(2)高涸《淮南子注》:“翱翔,扮之高飞,翼上下曰翱,直疵不东曰翔。”
(3)琼树,凤所栖食之树,见二卷古诗第四十首注中。